发布时间:2012-05-09 16:01 浏览次数:424
又一国产品牌将被“洋日化”整合
中国日化市场风波又起,继小护士、大宝等国产品牌被跨国集团收购之后,南京走出去的品牌丁家宜也面临着与跨国集团整合的命运。近日,记者从丁家宜的母公司珈侬生化(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得到确认,该公司与全球第一香水制造商、第五大化妆品公司科蒂集团的战略整合已经在紧锣密鼓推进。
诞生于南京的日化品牌
1995年,中国药科大学丁家宜教授带着自己的专利技术与台商合作,成立南京珈侬生化有限公司。“丁家宜”这个日化品牌就此诞生。
这个来自南京高校的品牌颇受市场青睐。家乐福、苏果等超市的工作人员回忆,2000年前后,丁家宜护手霜、洗面奶常常卖到脱销。
随着产能的扩大,珈侬公司的生产重心逐步转移到苏州,1999年筹建了占地2.5万平方米的苏州“珈侬工业园”,但其研究中心还留在南京。
近日“丁家宜被跨国集团并购”的消息风传,让不少市民唏嘘难道又一个本土日化品牌要被跨国公司收购并“雪藏”了吗?
公司称“整合是为了更大发展”
12月8日,珈侬生化(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媒介部的杨恒华小心翼翼回避“并购”这个敏感字眼。他委婉地表示,丁家宜与科蒂缔结“战略联盟”,确实是“板上钉钉”的事,但细节还未最后确定,到明年1月,这次交易中股权配比、资产整合的细节还有一段博弈期,中间存在变数。
他说,这次缔结战略联盟,并不是因为丁家宜经营出了问题。相反,在日化品牌中,丁家宜在商超渠道占有率靠前,不输玉兰油、欧莱雅等合资品牌。之所以要进行整合,是为了让企业走得更远。
数据显示,丁家宜品牌目前在全国市场的销售额在6亿—8亿元,虽然销售排名靠前,但面对妮维雅、玉兰油、卡尼尔、旁氏等外资同类产品的重重包围,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寻求突破并不容易。去年开始,珈侬生化就与多家外资企业频繁接触,其中包括科蒂集团。
科蒂看中丁家宜的销售渠道
科蒂集团1904年在巴黎创立,年销售额达40亿美元。光提这个名字,可能许多人不熟悉,但是提到该公司旗下的巴黎世家、皮尔卡丹、花花公子,人们肯定对它不再陌生。
近年来,科蒂在发展实业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资本并购。最著名的案例是,2005年,它以8亿美元买下联合利华的香水业务,把CK、Vera Wang、Chole、Lagerfeld香水品牌收入囊中,从此跻身世界一流香水公司行列。此外,阿迪达斯护肤品品牌也被其收归旗下。
珈侬生化的人士透露,科蒂集团的优势战场在北美、欧洲,在亚太市场的营销比重还比较小。这次对丁家宜的并购,科蒂看中的是丁家宜在国内成熟的商超渠道。科蒂集团将借道丁家宜,在国内的商超渠道进一步推广阿迪达斯、瑞谜两个品牌。而丁家宜也有可能通过科蒂的海外渠道,打进国际市场。
会不会是第二个“小护士”?
2000年以来,中国日化界“并购”事件一桩接着一桩。
2003年、2004年,欧莱雅相继收购了小护士、羽西,掀起第一波外资日化收购潮。2007年,拜尔斯道夫并购丝宝,2008年美国强生“吞”下大宝,掀起第二波收购潮。
可回首望去,当初怀着美好愿景投入跨国企业怀抱的本土日化品牌,并不是每一家都得到了更大发展。如小护士,风光“出嫁”之后,随即被打入“冷宫”。
丁家宜与科蒂的联盟,是否会重蹈覆辙?杨恒华给予否认。他说,丁家宜与科蒂的关系,和小护士与欧莱雅不同。欧莱雅旗下的卡尼尔品牌与小护士有竞争,但是丁家宜品牌与科蒂的现有产品品牌基本不构成直接竞争。丁家宜的产品多采取普通超市上架的渠道,科蒂现有品牌都比较高端,大部分品牌更多的是采取超市专柜的销售渠道。
记者还了解到,与其他本土品牌完全转让股权不同,丁家宜原有团队仍持有部分股权,因此能保持一定的话语权,命运并未完全交到“洋日化”的手中。
南京日报 2010年1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