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市场

【分析类-市场数据】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十大最受关注交易

发布时间:2012-05-11 09:05  浏览次数:343

    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整体呈现活跃态势,在国家推动国企并购重组、中国企业加快海外扩张步伐、海外巨头入华掘金等因素推动下,中国并购市场也迎来活跃高峰。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数据库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10年共披露涉及中国企业并购案例2656起(以涉及标的企业数量计,下同),其中披露金额案例为2057起,交易金额达1696.43亿美元。无论是披露案例数量还是交易金额,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跨境并购尤其是出境并购的活跃,成为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最明显的趋势。
    在中国能源安全逐渐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为代表的能源企业海外收购的步伐再次加快,在2010年披露金额最大的10起已完成交易并购案例中,有5起是能源行业出境并购交易。同时,制造业企业也在产业升级、进军高端市场的诉求下开始了国际化扩张,海外收购成为其最优选择。
此外,在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也发生了多起国外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案例,并因此引发了舆论对于本土产业安全的担忧。但是,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的今天,无论是出境还是入境并购,都已是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过程中的正常现象。ChinaVenture 投中集团针对并购交易对涉及企业的商业前景,筛选出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十大最受关注案例,以其勾勒出并购行为背后隐藏的行业及产业发展方向。
    一、中石化71亿美元入股巴西油田
    2010年10月8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出资71.09亿美元增资Repsol巴西子公司。增资后,中石化集团持有Repsol Brasil 40%股权。
    2010年,中石化、中海油继续实施海外发展战略,在北美、南美、澳洲、非洲等地频繁展开能源收购。近年来,随着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能源安全问题屡被提及。而只有从上游掌握更多的能源,才能抵御国际能源价格的快速波动,从而稳定国内能源价格。因此,依靠中国巨大的外汇贮备开展海外能源收购,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二、吉利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
    2010年8月2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交割仪式在伦敦举行,吉利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总价约为18亿美元。至此,中国民营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走完法律程序,并购成功后的吉利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汽车企业。
该起收购使中国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可以一举进入国际高端汽车市场并占有一定份额,同时可以掌握部分国际先进汽车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因此,这起交易对中国从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变成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起案例也代表着中国制造业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一个典型路径。
    三、中国移动牵手浦发银行
    2010年3月10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其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已与浦发银行签订股份认购协议,以398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2.08亿新股。交易完成后,中国移动将持有浦发银行20%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外,双方还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拟就移动金融与移动电子商务展开合作,包括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移动银行卡业务、移动转账业务以及其他形式的移动金融及移动电子商务业务。
    银行业经历了2009年信贷的爆发式增长后,浦发银行严重“缺钱”,中移动以398亿元入股,解决了浦发银行的资金困境。而对于中移动而言,与浦发银行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解决缺少金融牌照的问题。因此,中移动极有可能借助入股浦发银行进军金融业。
    四、光明食品收购澳洲糖企意外出局
    2010年1月13日,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向澳大利亚白糖提炼商CSR Limited(CSR.ASX)提出14亿美元的收购意向,拟收购其白糖业务。2010年7月5日,光明食品因将报价17亿5000万澳元下调至16.5亿澳元和17亿澳元之间,低于对手17.5亿澳元的报价,导致收购失败。
    对于此次收购,光明食品曾被认为胜券在握,并将通过交易获得澳大利亚原糖产能的45%,由此步入全球糖业三强。不过,虽然最终光明食品意外出局,但并未影响其海外战略布局。2010年至今,光明食品在海外维生素、乳品领域均有所斩获。
    五、查尔斯河弃购药明康德
    2010年4月27日,查尔斯河实验室国际有限公司(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拟以1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WX.NYSE),价格为每ADS 21.25美元,将以股票及现金的形式支付交易。2010年7月30日,因遭查尔斯河股东Jana基金的反对,收购方案被迫中止。
这笔收购交易在宣布之初,曾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制药史上最大宗的并购案”,并可能创造出第一家有能力提供一体化研发服务的新药合同研究组织(CRO),能加快建立新药研究服务一体化的进程。尽管交易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中国CRO市场的巨大潜力及对中国医药企业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已经显露无疑。
    六、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收购美华太阳石
    2010年11月1日,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制药集团(Sanofi-Aventis)以5.21亿美元收购中国药品生产商兼分销商美华太阳石集团公司,完成了跨国医药巨头对中国本土OTC(非处方药)药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并购案。
近期,国际医药巨头对中国医药市场的热情一路高涨,面对着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各跨国药企都希望在此分一杯羹。除上述交易,瑞士制药公司奈科明(Nycomed)、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也分别收购国内药企业。此外,美国雅培制药和礼来制药公司也拟在中国展开并购。
    七、科蒂集团4亿美元控股丁家宜
    2010年12月6日,全球第一香水制造商、第五大化妆品公司科蒂集团(Coty)与中国知名本土品牌丁家宜正式宣布双方达成股份购买协议,科蒂将获得丁家宜控股公司的多数股份,交易金额达4亿美元。
    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爆发力,在看到竞争对手欧莱雅、安利、宝洁等在中国市场的优秀表现之后,科蒂集团退出中国市场多年之后强势回归,并选择了收购这一最快捷的方式完善其渠道建设。不过,舆论对于该起案例讨论更多的则是对于本土日化品牌生存现状的担忧。由于快消品与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有评论认为,如果不对民族品牌加以保护,整个化妆品产业链将最终被外资所控制。
    八、亚信联创合并成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软件企业
    2009年12月6日,联创集团旗下的联创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宣布和亚信科技合并。根据公布的合并协议,亚信以7亿美元收购南京联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4.2%股权,合并成立亚信联创控股有限公司。2010年7月1日,本交易宣布完成,交易金额约为7.33亿美元。
    合并完成后的亚信联创市值将超过18亿美元,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软件企业,及全球第二大电信软件企业。同时,在目前中国软件行业缺少全球性话语权和影响力的背景下,合并后的亚信联创公司也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民族通信软件和服务龙头企业,得以进入国际竞争市场。
    九、腾讯收购康盛创想
    2010年8月23日,腾讯控股有限公司(00700.HK)出资约3000万美元收购康盛创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康盛创想旗下的Discuz!是全球范围内用户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社区软件平台,其为中国上百万家中小网站提供建站工具。
    腾讯此次借助康盛创想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通过业务合作,将触角延伸到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网站和垂直社区等领域。该起案例也标志着腾讯、阿里巴巴[15.60 1.30%]和百度之间的社区网站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而对于光大对中小站长来说,被收购后的康盛创想则带给了站长更多机遇,如果未来腾讯的搜索、支付、游戏业务与康盛创想整合,站长的盈 利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
    十、友谊股份吸收合并百联股份
    2010年11月初,同属百联集团旗下的百联股份(600631.SH)和友谊股份(600827.SH)公布了重组方案:友谊股份通过换股的方式收购百联集团有限公司、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毛越明等合计持有的百联股份100%的股权,交易总金额为147.60亿元。收购完成后,友谊股份作为存续公司,并更名为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覆盖综合百货、连锁超市、国内贸易等业务。
    作为上海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资产规模庞大的零售企业,百联集团进行内部资源优化和产业整合的用意,不仅局限于将子公司友谊股份打造成新的商业航母,更主要的是为了打破集团旗下商业零售板块的同业竞争格局。百联集团的整合案例,也很可能成为中国零售企业进入国际竞争序列的重要一步。
凤凰网财经 2011年01月05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