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新闻

我校3项成果获得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7-09-05 19:03  浏览次数:2076


823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召开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会上颁发了《关于表彰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京宣发〔201728号),正式公布了2016年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我校限额申报的5项成果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韩振峰教授撰写的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经管学院李孟刚教授撰写的著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经管学院宋守信教授撰写的调研报告《北京地铁脆弱性及应急管理研究报告》3项成果获一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在全部申报单位中排名第五,位列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之后,为我校历届获得此类奖项最好水平。


本届经作者申报、系统初评、学科评选小组评选、评奖委员会审定、向社会公示等程序,并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共有202项优秀成果获奖,其中45项成果获一等奖、157项成果获二等奖,获奖成果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表彰。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为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鼓励社科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学术研究,推动理论创新,服务首都发展而设立的政府奖。自1987年设立以来,两年评选一次,至今已经连续评选十四届。该奖项成果单位覆盖广、成果类型多,已成为首都社科界知名度高、公信力强的品牌奖项,其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显现,有力地推动了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获奖成果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等奖

韩振峰著作 中华书局2014年出版

该书是被中宣部列入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的理论专著。该书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思想作风建设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系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该书内容系统、重点突出、创新性强,对帮助广大读者系统理解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经济学一等奖

李孟刚著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

该书提出了新型粮食安全观,并结合《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战略目标;分析了我国粮食供需现状,预测201520202030年三个阶段我国粮食的供需情况;针对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问题,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途径,增强粮食生产抗灾和防灾能力的途径,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完善粮食品种结构,优化粮食区域布局,完善政府调控下的粮食市场体系,提出加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北京地铁脆弱性及应急管理研究报告》管理学一等奖

宋守信研究报告2014年

研究报告提出地铁脆弱性的概念,定义了地铁脆弱性的内涵和三大特征要素(暴露度、易感度与适应度)递次演化分析框架;基于解释结构原理,建立了在大客流与火灾扰动下的地铁脆弱性的评价与预警模型;通过现场考察和测量,对三条重要线路的典型车站进行了脆弱性评价,并构建出地铁脆弱性绿色、黄色、橙色、红色、黑色五级预警体系,从网络传播与车站控制方面提出脆弱性控制策略;提出了地铁应急资源配置模型和微型消防站设立建议。


分享到: